
中华武术,上武得道,平天下;中武入喆,安身心;下武精技,防侵害。传统武术练的是力、气、意、精、神,讲究的是个人实战、技巧和力量的发挥,以及军事智慧的应用。以武德修养为最高境界。

长嘴铜壶茶艺,极得中华武术表演之神韵。此种掺茶法与戏曲、武术、杂技、舞蹈的身段表演紧密结合,表演者需将心态、基本功、形体、气势、韵律、力量等因素有机结合,使表演底蕴更加深厚而不浮于动作表面,同时表演者需要拥有必要的艺术修养与内涵,有一定文化造诣,才能使长嘴壶茶艺表演神、形兼备,更具感染力。其中法度严谨,讲究手眼一气呵成,形成一脉相通。以形神相随为第一境界;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;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。

长嘴壶起源于何时何地迄今未见确切的文献证载。流行说法大约有三种:一是大约在晚唐五代时期,随着文人墨客茶事活动的兴盛,壶嘴逐渐变长,以适应茶会、茶宴等茶事活动的开展。
#雅士茶道 薛山长长嘴铜壶茶艺八种花式动作分析讲解,翻转腾挪,浏漓顿挫。
二是唐宋时期,茶树栽培种植之风盛行,饮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茶坊、茶楼在商业繁盛的大城市十分普遍,以壶为剑,剑壶融合,品茗论剑之风促进了长嘴铜壶茶艺的发展。
弹古琴曲《罗刹海市》,演长嘴铜壶功夫茶艺。普及琴棋书画,传承雅士茶道。#古琴培训#茶艺培训@茶人秀秀
三是隋唐时期,四川盛产茶叶,茶馆遍及城乡。成都、重庆等地航运商贸极其发达,茶客多为过往的商贾旅客,饮茶要求节奏快,长嘴壶应运而生。

长嘴壶茶艺自有其实用性。沸水在长嘴中流过,自然降低了温度,水就不会太烫,最适合泡茶,特别是泡盖碗茶。在拥挤的茶馆里,长嘴壶也可以延伸服务空间,快速为茶客服务,减少对茶客的打扰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长嘴壶掺茶已经从实用性上升到观赏性,从技术上升到艺术,令人赏心悦目,沉醉其中。如传统招式“龙行十八式”,它融合传统茶道、武术、舞蹈、禅学和易理于一炉,每一式模仿龙的动作,充满玄机和妙理。式式龙兴云动,招招景驰浪奔,令人目不暇接,心动神驰。书院薛山长授与书院诸雅士之长嘴铜壶茶艺,也正是“龙行十八式”,秀秀老师授与诸雅士的,却是“凤舞十八式”,雄健不及“龙行十八式”,柔美却有过之。

总而言之,长嘴铜壶茶艺,是重德、尚和、崇俭、融真,追求质朴自然、清静无私的中国茶艺的奇葩,时至今日,更因其独具一格而备受追捧,享誉世界。

中华武术,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,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“武化”。它讲究刚柔并济,内外兼修,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,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,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,等待我们去研究、体悟、传承。

附:“龙行十八式”动作介绍:

第一式 : 吉龙献瑞
第二式: 玉龙扣月
第三式 :惊龙回首
第四式 : 白龙过江
第五式 : 祥龙行雨
第六式: 潜龙腾渊
第七式: 青龙入海
第八式: 乌龙摆尾
第九式 : 威龙出水
第十式 : 猛龙跃海
第十一式:战龙在野
第十二式:神龙抢珠
第十三式:飞龙在天
第十四式:亢龙无悔
第十五式:龙饮天下
第十六式:异龙行天
第十七式:龙转乾坤
第十八式:游龙戏水
“凤舞十八式”动作介绍:
第一式:玉女祈福
第二式:春风拂面
第三式:回眸一笑
第四式:观音沾水
第五式:怀中抱月
第六式:织女抛梭
第七式:蜻蜒点水
第八式:木兰挽弓
第九式:贵妃醉酒
第十式:凤舞九天
十一式:孔雀开屏
十二式:单凤朝阳
十三式:凤凰点头
十四式:反弹琵琶
十五式:借花献佛
十六式:喜鹊闹梅
十七式:鲤鱼翻身
十八式:百鸟朝凤
茶人秀秀:四种茶道,五种茶艺,六大茶类
六一儿童节,薛山长为高新二小孩子们带来长嘴铜壶功夫茶艺表演。
|